[1] 據「端」字以意校增。
[2] 據孫詒讓。
[3] 涉上條而誤。
[4] 同「倫」。
[5] 避宋理宗諱,改「誠」為「實」。
[6] 形近而譌。漢代「低」字作「」,與「任」近似。
[7] 用「將」而非「且」,有違《墨辯》之一貫文法。
[8] 按A8的句法校增。
[9] 自A29移校於此。Graham 認為這段在A29的脈絡下不可理解,但卻跟這條說非常吻合。
[10] Graham在案語指出此段文字本來可能是:「[不若超]城得金。」
[11] 此條〈經〉的內容跟「佴」並不符合;而「佴」亦在A71被界說。,即「司」。
[12] 據高亨。
[13] 此〈經〉有誤:「作非」不可能是「廉」的解釋。據A18,A17的〈經〉可能是「為非所作也。」
[14] 讀作「雖」。
[15] 同「他」。Graham指出《墨辯》中的「他」經常寫作「也」。而「知其他」是一日常用語。
[16] 已移校至「」前。Graham認為此校移乃是必需的,並無作解釋。
[17] 同「形」。
[18] 參看§1/3/12/1/8 (p.147)。
[20] 據〈經〉校改。
[21] 移校至A39。案:Graham認為A22-A38嚴重錯簡。
[22] 據孫詒讓,同「又」。Graham又指出《墨辯》的「有」時常寫作「又」。
[23] Graham指出句意未完。
[24] 己移校至A14。
[25] 乃上條錯簡之重複。
[26] Graham A31原文無此校補,僅在A32校文指出。原文僅一「譽」字,Graham 以為是「舉」及「言」錯誤合併而成。前者乃A31的標題,後者乃A32的標題。
[27] 自A34移校於此。
[28] 編案:Graham在討論A21時指出,在《墨辯》中,「舉」常被寫作「與」。
[29] 多數編者將此條視作A31的說。
[30] 按〈說〉校改。
[31] 自A37移校至此:Graham認為本句置於A37不可理解,但在A33卻合適。校增「若」字是因為與A37對文。(parallelism).
[32] 已校移至A31。
[33] 參照A37的句法校增。(parallelism)
[34] 涉上而誤。
[35] 已移校至A33。
[36] 傳抄者誤將A36, A38的經抄於說。
[37] 傳抄者誤將A36, A38的經抄於說。
[38] 此句缺一動詞;僅按在《墨子》第十一至十三章出現的句式「尚(/上)同於(/乎)天/天子/國君」校補。
[39]「啇」之俗字。
[40] 自A22移校至此。
[41] 同「暮」。
[42] 同「蒙」。
[43] 同「又」。
[44] 疑是「益」的經,但無從稽考。
[45] 同「還」。
[46] A1-A75均以「也」字作結。
[47] (Systematic corruption)
[48] 據吳毓江。(Systematic corruption)
[49] 同「徧際」。
[50] Cf. §1/5/6.
[51] Cf. §1/4/29. 朱起鳳曾指出在《方言》一書中,「臺」字有三處當為「啇」字之譌。
[52] 同「熟」。
[53] 「必不必」在此脈絡下難以理解,故將之改為「止」。又,「止」字在《墨辯》一書中多譌為「心」。
[54] 所有早期版本均作「楗」或「揵」;Graham認為後者乃前者的異文。
[55] 避宋太祖諱,「匡」字要闕筆書寫,故易譌。
[56] 據〈經〉校改;另,在《墨辯》一書中,「心」字多為「止」字之譌。
[57] 據A58對圓的定義,此處當缺兩字。
[58] 據A61,既然墨家只承認端是無向度的,那麼這裡的「無所大」應是指端。
[59] 避宋太祖諱,「匡」字要闕筆書寫,故易譌。
[60] 據孫詒讓。
[61] 以意校增;與A63對文。(parallelism)
[62] 據A62校增。(parallelism)
[63] 據孫詒讓。
[64] 據孫詒讓。
[65] 此「端」字或自A67或 A69錯箸於此。
[66] 據A68校改。
[67] 據A68校增(Parallelism with A68);另,只有端是無厚的。
[68] 據A68校正。(Systematic corruption, parallelism)
[69] cf. §1/4/39。
[70] cf. §1/4/9
[71] 同「罹」。
[72] 同「臊」。
[73] 此句明顯有錯簡,今按下句之句法校增。
[74] 據張惠言。
[75] 據高亨、柳存仁、梁啟超。
[76] 據下文校正。
[78] 1/2/1/3/20
[79] 據〈說〉校改。
[80] 據孫詒讓。另,「特」字並未見於墨經。
[81] 據〈經〉校改。
[82] 「可勿」不合墨辯的語法;今據下句「兩而勿偏」句法校增一「而」字。
[83] Systematic corruption, 參1/2/1/3/21:在《墨子》一書中,「早」作時間先後義使用只有一處。在第五十二章中,孫詒讓將「早鑿」的「早」校為「中」。Graham猜測這裡的「中」字的寫法跟「置中」的「中」應有分別。(1/2/1/2/16)
[84] systematic corruption,參 1/2/1/3/23。
[85] Graham在註解中認為孫詒讓等人讀「霄」為「消」並沒有其他例子支持,他認為讀「盡」為「燼」較妥當。
[86] 此字有譌。若據A45,此字當為「鶉」。
[87] 據〈說〉校增。
[88] 據〈說〉校增。
[89] Cf. 1/5/6
[90] 若改「早」為「中」,則此字當為「方」。
[91] 據孫詒讓,讀作「敵」。
[92] 據孫詒讓。
[93] 錯簡。
[94] 錯簡。
[95] 錯簡。
[96] 錯簡。
[97] Graham 指出此字於《道藏》實為「言+皃」,但所有編者卻誤之為「誽」。此字同「皃」。
[98] 「九」乃「執」之省泐。
[99] 同「伍」。
[100] 同「偕」。
[101] 無解釋,當為以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