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介紹報名及連絡方法講者簡介講題


香港高中新課程的通識教育科推行在即,該科的課程結構以及對師生教學的期望,其實都與哲學息息相關。作為本港教育事業的一員,中文大學哲學系希望為正在認識此新學科的中學師生,貢獻我們的識見,以期在課程設計和教學上推動更深層的探索。亦希望與中學學界加強交流,讓我們更能貼近學界的脈搏,以期日後更好地履行我們的社會責任。


由課程架構來看,通識教育科涵蓋了「自我與個人成長」、「社會與文化」及「科學與環境」三個學習範疇。此外,課程又包含「獨立專題研究」部分,讓學生有機會整合從上述三大範疇所學的知識,以之探討「傳媒」、「教育」、「宗教」、「運動」、「藝術」或「資訊及通訊科技」等領域中的重要課題。無論在三大學習範疇,抑或在專題研究所涉的六個主題領域中,與哲學相關的課題比比皆是。我們固然會在「自我與個人成長」範疇內追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在「社會與文化」範疇內探討「自由」、「平等」、「分配公義」及「民主」等理念的確切意義;即使在「科學與環境」這種表面上只跟自然科學有關的範疇內,我們也要面對新科技所引發的倫理道德論題。古往今來,哲學家集思廣益,曾經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過上述課題。他們的研究不但值得借鏡,甚至可以為學生發展多角度思維提供堅實的論辯基礎。

通識教育科中對評估學生的準則的設計,以及新設計下對老師評核能力的要求,都與哲學的訓練息息相關。通過哲學思考的基礎訓練,學生與老師們將能更好地達成通識教育科的要求。就學生而言,他們必須掌握基本的思維法度,否則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將流於一種對事情的任意詮釋。例如在分析數據時,明白知識的各種形態,例如「信念」、「意見」與「理由」的分別,這些知識論的基本知識將有助學生選取合適的資料運用;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論據?僅當學生們明白推論的正確步驟,否則他們將難以有效組織自己的論點,而這正是哲學思考方法的要旨。就老師而言,他們應該如何評核學生提出的論點?通識教育科與一般學科不同,沒有既定的標準答案。該科強調學生獨立和創新的思考,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預期,學生會提出形形色色的想法。但是面對各種觀點,老師如何評核當中的優劣?哲學的訓練於此擔當了無可取締的位置。怎樣的論證才是有效和對確?合乎邏輯的思考理應遵守那些原則?老師們必須掌握思考方法和邏輯學的能力,否則將難以向學生說明其論點的優劣。再者,通識教育科強調對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探索,這些議題除了在其他學科有所涉及外,哲學的討論將給予老師更廣闊的視野以協助學生討論。例如在討論法律時,往往會論及其與道德的關係;討論具體的社會資源分配是否公正時,最終必須了解「公正」這概念的各種意思。前者是倫理學和法律哲學的一大論題,後者則是社會政治哲學的核心題目。了解相關課題的哲學討論,能令老師有更多資源啟發學生從事多角度思考,亦可以深化同學的討論。

|  返回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