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介紹 會議詳情 與會者名單 議程 勞先生銅像揭幕
為支持環保,會議不會派發文章紙本。

主題演講

Roger Ames 

安樂哲

北京大學

 

Reflections on Lao Sze-Kwang and his Double-structured “Intracultural” Philosophy of Culture

關子尹

香港中文大學

略論哲學語言及其操作空間

李明輝

中央研究院

「窮智見德」──勞思光先生的思想綱領



王隆升

華梵大學

清透與孤寒的雙重況味──論勞思光韋齋詩的生命印記

摘要

文潔華

香港浸會大學

Lao Sze-Kwang’s Discourse o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Popular Confucianism in China

摘要

米建國

東吳大學

 

 

沈享民

東吳大學

勞思光批判戴震哲學之重估

摘要

沈清松

University of Toronto

Openness of Reason and Interculturalty in Sze-Kwang Lao’s Philosophy

摘要

杜保瑞

臺灣大學

對勞思光詮釋象山陽明龍溪的方法論反思

摘要

李瑞全

國立中央大學

宋明儒學之核心課題與分系:試論勞思光與當代新儒家對宋明儒學之詮釋

摘要

林碧玲

 

華梵大學

 

勞思光〈大學〉古本「原義」與《大學》新本「時義」詮釋的對比性析論——以儒家「成德之學」世界化為研究取向

摘要

高柏園

華梵大學

 

 

陳振崑

華梵大學

《思光華梵講詞:哈伯瑪斯論道德意識與溝通行為》導言

摘要

郭朝順

佛光大學

佛教緣起法中的哲學理性--以勞思光先生對哲學思維的分析為參考

摘要

張政遠

香港中文大學

台灣、香港與文化哲學

摘要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

 

 

黃勇

香港中文大學

Desire and Will in Wang Yangming's Heart-Mind: A Dialogue with Lao Sze-Kwang

 

黃慧英

嶺南大學

實踐哲學的特性

摘要

彭雅玲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勞思光先生與伯兄勞榦唱和詩的抒情美典

摘要

馮耀明

香港科技大學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Qing Classical Stud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ai Zhen’s Thought

摘要

葉海煙

國立成功大學

試探勞思光的歷史意識、文化覺識與哲學慧識

摘要

劉保禧

香港中文大學

為何閱讀經典?如何閱讀經典?──勞思光與錢穆讀《論語》

摘要

劉笑敢

香港中文大學

All Embracing: A Laozian Version of Toleration

 

劉國英

香港中文大學

 

 

鍾彩鈞

中央研究院

顧憲成的溝通理論 

摘要


圓桌討論會「文化理性之批判」

林遠澤

國立政治大學

黃冠閔

中央研究院

吳啟超

香港中文大學


圓桌討論會「中國哲學之理性」

鄭宗義

香港中文大學

朱建民

東吳大學

沈清松

University of Toronto


勞思光研究中心工作報告

呂健吉

華梵大學

摘要

林士華

華梵大學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