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 Mark Csikszentmihalyi |
The Sage and the Myriad things: Guo Xiang and Competing Ideals of the Holy Man |
Prof. Richard John Lynn 林理彰教授 |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Zhuangzi: Background, Methodology and Interpretation |
Prof. Rudolf G. Wagner |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Empty Characters” (Xuzi) in Xuanxue Commentaries: Fu as a Phrase Status Marker |
Prof. Brook Ziporyn 任博克教授 |
Li in Wang Bi and Guo Xiang: Coherence in the Dark |
王中江教授 (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 |
郭象哲學的「內在困境」及其「瓦解」 |
王葆玹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
試論郭象的聖賢觀念及其 「 獨化 」 說的由來 |
王曉毅教授 (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 |
王弼、郭象的經典詮釋方法 |
沈清松教授 Prof. Vincent Shen |
From Interpretation to Construction: The Case of Guo Xiang's Ontological Individualism |
周大興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覩有與覩無:王弼《老子注》的詮釋問題 |
林鴻信院長 (台灣神學院) |
基督宗教詮釋學簡介 |
林麗真教授 (台灣大學中文系) |
經典的詮釋與理統的建構 |
崔珍晳教授 (首爾西江大學哲學系) |
郭象對「性」的解釋及其哲學史上的意義 |
張喜儀小姐 (Section des Sciences religieuses,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Sorbonne) |
郭象「聖人」政治與黃老形名之關係 |
陳金樑教授 Prof. Alan Chan |
The Nature of the Sage and the Emotions in Wei-Jin Philosophy |
勞悅強教授 Prof. Lo, Yuet Keung |
何晏、王弼「道不可體」說的哲學意義和思想史背景 |
劉笑敢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 |
兩種逍遙 —— 從莊子到郭象 |
劉國英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 |
現象學對西方哲學史的多種詮釋 ── 以笛卡兒為例 |
蔡振豐教授 ( 台灣大學中文系 ) |
對反或連續:王弼與郭象思想的爭議 |
Mr. J. Scot Brackenridge |
呂錫琛教授
(中南大學哲學系) |
李蘭芬教授 (中山大學哲學系) |
梁 濤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
陳少明教授 (中山大學哲學系) |
陳 靜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
景蜀慧教授 (中山大學歷史系) |
Prof. Christopher J. Fraser 方克濤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
王慶節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
朱鴻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儒學研究中心) |
何志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古藉研究中心) |
李晨陽教授 (Dept. of Philosophy, 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香港城巿大學訪問教授) |
周建渝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化系) |
林鎮國教授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訪問教授) |
張燦輝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
陳 致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
馮耀明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
黃慧英教授 (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系) |
鄭宗義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
黎志添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