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新儒家與西方哲學:第九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


   
胡治洪 (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
  辛亥革命與熊十力的哲學創構
   
熊十力在辛亥革命前後的近二十年間曾經是一位革命志士和政界人物,辛亥革命以後政界以及社會普遍的道德墮落導致他徹底棄絕政界、疏離社會而沉潛於書齋,通過平章儒佛而創構了一個以“新唯識論”命名、以體用、翕辟、本心、習心、工夫、性智、量智等範疇架構的道德形而上學體系,這一哲學體系的旨歸在於將社會人生導向真實而至善的境界。熊十力生平思想的轉變及其哲學創構的啟發意義是, 任何社會運動都應該指向世道人心的良善,否則就不必是可欲的,就不免受到當時或後世的批評。

關鍵詞:辛亥革命 熊十力 新唯識論
 
  高瑞泉 (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
  從「平等」觀念的演變看現代儒家的新方向
   
在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以後,作爲現代觀念譜系中基礎性的觀念,「平等」已近乎一個不言自明的價值。人們很容易誤解,以爲「平等」是個簡單明瞭不必深論的話題。其實,「平等」作爲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它在 20 世紀中國並未得到妥善的解決;在實踐中,我們既有過平均主義泛濫的歷史,又有最近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後面出現的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它已經危及社會的穩定、安全和發展,因而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通觀 20 世紀中國,「平等」話語本身展開為持續的爭論和辯難的平台。在甚麽意義和程度上承諾平等爲現代價值,如何對「平等」的價值作出哲學證成,以及如何將平等原則轉變爲有效的制度設計和生活實踐,這三個問題互相糾結,更使得這個貌似簡單的問題變得相當複雜。因此, 20 世紀中國的各種思想派別對於如何理解和實現「平等」的價值,發生了持久而激烈的爭論。大致說來,激進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聯盟,給予平等觀念的現代嬗變以主要的推動,保守主義則主要對觀念嬗變中傳統的連續性給予了思辨的說明。作爲現代中國重要的思想派別之一,現代新儒家對於「平等」這個現代性話語的討論,已經展現了新的方向,即其主體是從性分平等的形上學出發、圍繞著「民主的平等」而多向度地展開。這表示儒家爲了因應時代的需求,在自身內部展開了平等觀念的古今之變。 20 世紀中國的新儒家,可以是一個相當寬泛意義上的群體,因而在對待「平等」問題上,其內部呈現出高度的複雜性。正如通常同一套話語中總是包含了差異和辯難一樣,新儒家的平等觀念在其歷史展開中,牽扯到不同的西方政治哲學派別,呈現出不同的傾向和面貌。
 
  張汝倫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
  熊十力與西方哲學
   
熊十力强調哲學的「國民性」,主張在精通中西哲學傳統的基礎上,求得中西會通,「融攝」西方哲學,結合中哲「歸極證會」與西哲「精於思辨」的優點,構建現代中國哲學。《新唯識論》即是熊十力對這一主張身體力行的成果。雖然熊十力哲學存在著隨意附會與本質主義化約論兩方面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哲學問題確如熊十力所言,多爲普遍的,只是不同哲學家切近的方式不同,因此像「道」與「存在」這樣的概念雖是特殊的,却可以被另一套哲學話語翻譯。西方哲學最大的長處在於包容內在自我批判和外向時代批判的批判精神。熊十力是第一個對現代性有自覺批判意識的中國哲學家。虛心容納西方哲學,首先應容納哲學的批判精神。只有用共同的哲學話語與別人討論人類的共同問題,中國哲學才可能實現現代化和世界化。
 
  彭國翔 ( 北京大學哲學系 )
  牟宗三對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批判
   
晚清以降,在傳入中國的各種西方思想中,影響最大並切實改造了中國社會與國家的學說,莫過於馬克思主義。現代新儒學的產生自然是有儒學傳統內部的原因,但無疑也是對西方思想的回應。事實上,當代新儒學的重要人物牟宗三,一開始就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自覺地回應。這也是研究當代新儒家與西方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但迄今為止,幾乎還沒有牟宗三與馬克思主義的專題研究。筆者數年前曾經以新發現的牟宗三佚著《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契機,全面考察了牟宗三一生對於共產主義的批判。本文之作,則是要繼續考察牟宗三對於馬克思主義核心理論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批判。牟宗三在20世紀30年代初已經對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有了準確的瞭解,並在學理上對其內在的問題予以了揭示和批判。無論對於研究現代新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還是就馬克思主義本身進行理論反省,牟宗三對於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批判都至今不失其意義而值得回顧和深思。
   


Contact Us | © 2011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