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蓋耶教授
保羅·蓋耶教授
布朗大學人文與哲學系的喬納森•尼爾森榮休教授
賓夕法尼亞大學人文系的佛羅倫斯•默里榮休教授
保羅•蓋耶教授1974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的老師包括斯坦利•卡維爾和約翰•羅爾斯。他是布朗大學人文與哲學系的喬納森•尼爾森榮休教授,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人文系的佛羅倫斯•默里榮休教授;他還曾在匹茲堡大學、密歇根大學、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他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康德的美學,這篇論文後來引發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康德與品味的主張》(1979年),以至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一直在更廣泛地研究康德和美學。蓋耶教授寫作、編輯和/或翻譯了三十多本書籍,包括《康德與知識的主張》(1987年)、《康德論自由、法律與幸福》(2000年)、《康德》(2006/2014年)、《現代美學史》(3卷,2014年)、《自由的美德》(2016年)、《門德爾松與康德的理性與經驗》(2020年)、《一位哲學家看建築》(2021年)、《現代哲學中的唯心主義》(2023年,與羅爾夫•彼得•霍斯特曼合著),以及最近的《康德對道德哲學的影響》(2024年)。蓋耶教授是《劍橋版英譯康德全集》的總編輯之一,在該系列中他共同編輯並翻譯了《純粹理性批判》,並編輯和共同翻譯了《判斷力批判》和康德的《筆記與片段》。他還編輯了三本關於康德的《劍橋指南》。他發表了三百多篇期刊文章和書籍章節。
蓋耶教授曾擔任美國哲學協會東部分會和美國美學學會的主席,多年來一直是北美康德學會董事會主席。他現在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和雅典學院通訊院士。他曾獲得國家人文基金會、約翰•西蒙•古根海姆紀念基金會、普林斯頓大學人文價值中心和柏林美國學院的資助,也曾獲得亞歷山大•馮•洪堡特基金會研究獎。蓋耶教授的其他榮譽還有美國哲學協會的馬切特獎、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的百年紀念獎章和國際康德獎(2024年)。
蓋耶教授持續研究的重點是歷史背景下的康德道德和政治哲學。
平等互愛與尊重:康德論友誼
參加實體演講 (請於二零二四年十月三日前登記):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694835
參加網上演講 (無需登記):
Zoom Meeting ID: 919 8280 1848
連結:https://cuhk.zoom.us/j/91982801848
錄影 (密碼:o0gkw$Vu)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philosophy@cuhk.edu.hk
摘要:
康德在他最後一部道德哲學著作《道德形而上學》(1797年)的第二部分《德性論》的結束附錄,以及在他的倫理學講座,討論了友誼這一經典話題。我將探討他論述的三個問題:一、一個人只能與少數人建立的關係如何融入一種據說要完全公正、或者每個道德主體以相同方式對待所有人的道德哲學;二、如果友誼可以成為某種義務,它可能是怎麼樣的義務,為甚麼;以及三、友誼要求「平等互愛與尊重」意味著甚麼,這對於一個人如何在友誼中展現自己,以及朋友可以對朋友說怎麼樣的話有甚麼影響——也就是說,即使是最親密的友誼也是道德上複雜的關係,需要「謹慎處理」。
英語主講
歡迎參加
人性、權利與倫理
參加實體演講 (請於二零二四年十月十七日前登記):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694835
參加網上演講 (無需登記):
Zoom Meeting ID: 919 8280 1848
連結:https://cuhk.zoom.us/j/91982801848
錄影 (密碼:&813kTrf)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philosophy@cuhk.edu.hk
摘要:
對康德而言,「權利」(即可強制執行的民事和刑事法律)和「倫理」(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非強制執行義務)是整體道德的兩個部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基礎,即我們的基本義務始終是將自己和他人的「人性」視為目的,而非僅僅作為手段。在本次研討會,我們將探討康德在權利和倫理方面的基本論證結構,了解權利和倫理如何各自植根於人性的道德地位,以及如何理解人性的概念才能使他的論證成立。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在一個「公民狀態」或國家中,可以從法律的執行期待甚麼,以及有甚麼必須留給權力持有者和普通公民的道德動力。
研討會舉行前,我將提供三篇我已完成但還未出版的文章,作為研討會背景資料:“Enforcing the Law of Nature”、“Morality,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和 “Humanity, Right, and Ethics” 。
英語主講
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