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西卡·威爾遜教授
潔西卡·威爾遜教授
多倫多大學哲學教授
潔西卡 · 威爾遜教授於2002年取得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2005 年赴多倫多大學出任哲學教授至今。曾任愛丁堡大學定期傑出客座教授(2013–2016)、密歇根大學威廉 · 威爾哈茨助理教授(2001–2005);2014年,成為雷伯維茲哲學成就和貢獻獎的共同獲獎者;2022年,獲任命為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學院傑出研究學者。威爾遜教授歷年屢獲研究資助,包括三個多年期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研究委員會資助;亦於多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包括巴黎第一大學、米蘭大學、the Instituto de Investigadores Filosóficos(UNAM)、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阿爾切形而上學、語言、邏輯和知識論中心,以及澳洲國立大學的意識中心。威爾遜教授是科學形而上學學會的前任主席,雜誌《智性》的現任編輯。
威爾遜教授的研究重點是一般形而上學、科學與心靈形而上學、知識論和哲學方法論,發表了大量相關著作。代表作包括 Metaphysical Emerg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Three Barriers to Philosophical Progress” (2017)、“The A Priority of Abduction” (2017, 與 Stephen Biggs 合著)、“No Work for a Theory of Grounding” (2014)、“A Determinable-based Account of Metaphysical Indeterminacy” (2013)、“Relativized Metaphysical Modality” (2012, 與 Adam Murray 合著)、“What Is Hume’s Dictum, and Why Believe It?” (2010),以及 “On Characterizing the Physical” (2006)。
人工智慧心靈所無法克服的問題
參加實體演講 (請於二零二四年四月四日前登記):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684365
參加網上演講 (無需登記):
Zoom Meeting ID: 957 0183 7605
連結:https://cuhk.zoom.us/j/95701837605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philosophy@cuhk.edu.hk
摘要:
在最近的新聞裏,當談到 LaMDA、ChatGPT 和 GPT-4 等大型語言模型時,「足夠複雜的人工智慧系統是否有意識」這個問題就常常出現。可是,我們能否知道或有理由相信某個特定的人工智慧系統真的是有意識?針對這個問題,我考察了一些處理其他心靈是否存在的方法——我們如何才能保證其他人或動物是有意識的——並論證由於某些看來無法克服的原因,這些方法都不適用於人工智慧。我的結論是,我們現在還不能,而且很可能永遠無法保證建立任何有意識的人工智慧系統。
英語主講
歡迎參加
變化中基於可確定性的持續存在
參加實體演講 (請於二零二四年四月十八日前登記):https://cloud.itsc.cuhk.edu.hk/webform/view.php?id=13684365
參加網上演講 (無需登記):
Zoom Meeting ID: 957 0183 7605
連結:https://cuhk.zoom.us/j/95701837605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philosophy@cuhk.edu.hk
摘要:
物體如何在變化中持續存在,我將提供一個新的形而上學解釋。我提出的看法,是當一個物體發生變化,該物體必需具有可確定的性質(例如形狀),而在不同時間,可確定的性質會有所不同(例如,先是直,然後彎曲)。對於物體如何在變化中持續存在這個問題,我認為我的看法比現有的解釋(包括持續論和接續論)更優勝。優勝的地方在於我的看法能充份說明物體如何在每次存在時「完全呈現」之餘卻不會引致矛盾。
英語主講
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