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沙教授
蘇沙教授
羅格斯大學校董會教授(哲學)
蘇沙教授由1998年起在美國羅格斯大學授教,初為兼任傑出教授,及後轉為專任傑出教授,2008年起同時肩負校董會教授一職。1998年前,任美國布朗大學羅米歐•艾頓教授。
蘇沙教授專研知識論,專著計有:Knowledge in Perspective(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91)、A Virtue Epistemology(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Reflective Knowledge(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Knowing
Full Well(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1)、Judgment and Agency(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Epistemology(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7)。他對知識論的研究,已成為許多會議及文集的研討對象。
蘇沙教授始創德性知識論。這個理論全面處理了知識論中的獨特議題,包括:關於自然的柏拉圖式問題以及知識的價值;懷疑論的各種形式;脈絡主義與相對主義;內在論/外在論與基礎論/融貫論之間的論爭。德性知識論亦讓論者得以對皮浪懷疑論以及笛卡兒知識論作出更具原創性的詮釋。
蘇沙教授1983年於墨西哥國立大學主講高奧斯講座;2005年於牛津大學主講約翰•洛克講座;2008年於東吳大學主講東吳國際哲學講座;2010於美國哲學協會主講保羅卡魯斯講座;2014年於德國明斯特大學主講明斯特講座(連同一個工作坊),以及於北京大學主講一系列的傑出外國學人講座。2018年他會到北京參加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並主講邁蒙尼德講座。2010年,蘇沙教授獲匹茲堡大學頒發雷沙獎,同年亦獲美國哲學協會頒發奎因獎;2016年,獲斐陶斐榮譽學會和美國哲學協會聯合頒發萊柏維茲獎。他是美國文理學院的成員(2001),2004年獲選為美國哲學協會東岸分會主席,2005–2008年則為美國哲學協會理事會主席。
蘇沙教授是第二十四位唐君毅訪問教授。他將以「洞悉與理解」為題主持公開演講。此外,他也會為本系主持教職員研討會,題目是「人類知識及其與判斷和中止的關係」。
洞悉與理解
講辭提要:
本講將探討一種特殊的理解──對「為什麼」的理解,以及一種與之相關的「求因知識」──直接體驗的求因知識。這些觀念在人文學科裡──包括哲學──佔有什麼位置?本講也會論及。
本講著重討論的,是一個人文學科的面向,而非所有面向。我們也著重哲學人文性的一面,雖然哲學遠不止於此。我們要問:親身的、直覺的洞悉在什麼情況下實現?實現這種洞悉為何重要?我們要了解以下兩種問題之間的分別:藉著信賴他人所見而得以解決的問題,以及那些需要親身驗察、不能據聞而信的問題。
許多問題,需要的只是資料。以實用問題為例,不論是財經、法律或醫學問題,往往不用更深入的理解,即可解決而無損其實效。相反,與人文學科有關的問題,其直接的實用價值通常很小。當然,我們無需堅持說,對任何一個可能的問題,我們都不應止於據聞,而必須親身探問,方可得到徹底的理解。並非所有重要的問題都涉及徹底的親身理解和求因知識的。就許多問題而言,一個深入的、整全的解釋,或已涵蓋大量事實,信賴、掌握這些事實,已足以達至徹底的理解。
不過,許多屬於人文學科範疇的問題,卻明顯地特別重視親身的理性探問。為何如此?本講將探討這個問題,而產生的答案對以下兩個議題的影響頗有意思:(一)哲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分歧,有何重要?(二)在人文學科各個專業中行之有效的合理信念,其標準如何?
Human Knowledge and Its Relation to Judgment and Suspension
Description
This seminar will take up the nature of belief and judgment,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suspension. Only with a clear view on these questions can we properly understand human knowledge and the rational standing of philosophical skep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