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目編號二零一零年八月一日生效。習慣使用舊編號者,新舊編號轉換可參閱這裏.
自選科目 (每科 3 學分): |
本課程提供學生在閱讀、思考和寫作嚴格的哲學訓練。每名學生需在第四學期由一教授指導撰寫研究論文。課題可以自由選擇。 [頁頂] |
*範圍一: 中國/東方哲學 |
本研討課可能討論從先秦到明清時期一些重要的哲學人物、學派、或課題,如早期儒學、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周易哲學、漢代思想、魏晉玄學、佛教的輸入與中國化、宋明理學、明清儒學、哲學經典的詮釋問題,和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問題等。 [頁頂] |
本研討課集中討論近代以來的中國哲學的演變、發展,以及主要人物、學派、著作,如當代新儒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近代與當代中國的哲學論爭、傳統哲學的終結與現代哲學的形成等。 [頁頂] |
本課重點在於探討中國哲學史發展過程中以及中國哲學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和方法論問題,如中國哲學演變發展的階段和轉折,中國古代哲學與近代哲學的斷裂和延續,中國哲學與宗教的關係,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異同,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的可能性、方法與方向,以西方哲學的概念和理論框架研究、分析中國哲學的必然性和困境,以心性論為儒學主線或正宗是否具有目的論傾向,西方學者對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成就、以及局限等。此外,本課也可能討論中國哲學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問題、和爭論。 [頁頂] |
本課是對儒學的專題性研究,所選擇專題可以是集中於某個時期的 (先秦、宋明、當代),也可以是集中於某個領域或課題的,比如心性問題、人性問題、修養問題、知行關係、天人關係、儒家經典的詮釋、儒學的派別及流變,儒學與道家、佛家的關係問題,儒學的現代演變及其命運等等。 [頁頂] |
本課討論道家思想的某些專題性問題,所研究的人物可以是老子、莊子、王弼、郭象等;所涉及的學說可以有老莊哲學、黃老思想、魏晉玄學;所涉及的課題可以包括本體論、主體性、自由、自然、懷疑主義等。此外還可能討論道家經典的詮釋問題,道家與儒學、佛教、道教的關係問題,和道家哲學的當代意義等問題 (如生態問題、性別研究、終極關懷等)。 [頁頂] |
實相爲何?吾人何以知之?我等該如何存活?本課程旨在探討佛教哲學傳統的豐富資源,專題包括空與否定,心識、語言和知覺的理論,亦注重與當代西方哲學有關討論的關聯,讀物包括阿毗達摩、中觀、唯識和量論的基本著作。 [頁頂] |
本課程旨在使學員較全面地了解東方哲學的豐富傳統。所探討的主題逐年不同,可包括下列領域:「印度哲學」、「印度及佛教的知識論傳統」、「日本哲學」、「阿拉伯哲學」等。同學可多次修讀副題不同之本科,每次修讀而獲合格成績者,均可得學分。 [頁頂] |
本課程旨在使學員以比較的視角研究東西方豐富的哲學傳統。所探討的主題逐年不同,可包括下列領域:「宗教哲學」、「倫理」、「心識」等。同學可多次修讀副題不同之本科,每次修讀而獲合格成績者,均可得學分。 [頁頂] |
*範圍二: 西方哲學 |
本課程旨在深入研讀現代西方哲學主要經典。重要哲學家如笛卡爾、休謨、康德以至黑格爾的原典是此研討的文本。每年課程的重點會依授課老師有所不同。 [頁頂] |
本科旨在討論當代英美哲學的若干重要課題。課程內容或隨學年變改,可涉及的哲學家包括:布蘭登、卡納普、戴維森、丹尼特、德雷特斯克、德米特、德瓦肯、弗德、克里普克、麥肯泰爾、麥克道維、密立根、納高爾、諾錫克、帕弗特、普特南、蒯英、洛爾斯、羅逖、 羅素、謝勒氏、泰勒、維根斯坦等等。 [頁頂] |
本科重點探討歐陸哲學之重要哲學家和哲學學派的著作或哲學課題,所探討的哲學家或課題可按年不同﹐包括:後黑格爾哲學、新康德學派、現象學、存在哲學、解釋學、後結構主義、批判學派等。歐陸哲學處理語言哲學、歷史哲學或社會政治哲學的獨特進路亦可以是本科探討之重點。 [頁頂] |
本課程之設立,旨在重點探討西方哲學史發展過程中各種重要的哲學問題、基本概念區分、和主要論爭。討論將審視上述各課題如何交互關連,及於不同歷史時期中如何以不同方式被處理或解決。本課程將探討的題材包括:哲學史作為概念發展史與問題發展史;埃奧尼傳統與伊利亞傳統;中世紀的真理雙重標準:理性與信仰;理智優先性與意志優先性論爭;理性與情感(頭與心)論爭;神義論與罪惡問題;共相與個體問題;physis-nomoi 區分及其哲學影響;範疇與圖式;主體論與人格論;哲學史中的分期問題等。 [頁頂] |
本科旨在討論當代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的若干重要課題。課程內容或隨學年變改,可涉及的課題包括:義務論、後果論及契約論等倫理理論,德性倫理學,倫理利己主義,「價值」與「善」的性質,倫理實在論、相對主義及直覺主義,「權利」在倫理與政治理論中的角色,正義理論,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間的爭論,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對當代道德與政治理論的批判,乃至儒家思想與近代倫理與政治思想的關係等等。 [頁頂] |
本科旨在介紹語言哲學的主要課題及理論。課程內容涉及的題目包括:意義、指涉、分節 (articulation)、語言行為、理解與詮釋、語言的社會性與溝通性、音韻學、句法學與語義學、私有語言的可能性,以及隱喻與轉喻。所涉及的哲學家可包括:亞里斯多德、洛克、柏克萊、洪保特、弗雷格、索緒爾、本凡尼斯特、羅素、維根斯坦、雅各布遜、伽達默爾、史特勞森、蒯英、奧斯汀、格列斯、戴維森、德米特、喬姆斯基、弗德、克里普克、布蘭登等。 [頁頂] |
本科將從歷史進路或分析進路,或兩者之綜合進路探討形上學學說的發展和問題。從歷史進路探討的課題包括:巴門尼德斯與形上學發問的開端、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形上學體系、笛卡兒的主體性形上學、休謨對形上學的批判、康德與形上學作為科學的可能性、黑格爾的形上學觀念論、尼采與形上學的終結等等。從分析進路探討的課題包括:共相的問題、殊相的地位、模態與可能世界、自我與同一性的問題、自由與必然、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等等。 [頁頂] |
分析哲學家擅長以邏輯分析、語言分析和概念分析進行哲學探究,以重新審視傳統的哲學問題。本科旨在介紹分析哲學的方法,使學員掌握哲學分析的基本技巧;並會展示如何以哲學分析處理形上學、知識論、 邏輯、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等領域中若干重要問題。 [頁頂] |
本科討論當代心靈哲學的若干重要課題,包括:什麼事物屬「心理」或「精神」領域?如何將各種心理現象分類?心和物如何關連?意識的本質為何?科學能否說明究竟意識是什麼?個人的同一性應如何判定?「具有心靈」與「能夠使用語言」兩者的關係有多密切?我們終能製造出會思考又有意識的機器嗎?我們如何確知他人也有心靈? [頁頂] |
本課程重點討論當代解釋學哲學家的主要論題和思想。本課程將探討的課題及人物將包括:文本與理解;解釋的主觀性和客觀性;解釋的真理;文化傳統、偏見與語言;差異性、間距性在解釋過程中的作用;對話與溝通行為的可能性等當代西方哲學中的關鍵詞語以及海德格、高達美、狄爾泰、施萊馬赫、貝蒂、赫施、利科、德里達、哈貝馬斯等。 [頁頂] |
*範圍三: 應用哲學 |
本科討論一系列在社會上備受爭議的問題,並嘗試以倫理學學說來作分析的基礎,藉此展示哲學與現代生活的相關性。本科以實際的爭議為焦點,討論如何確認相關的基本道德原則、反省有關的方法學基礎或理論性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建立出自己的論証和觀點。討論題目包括:道德思維的方法和本質、墮胎、安樂死、死刑、基因科技與人類複製、動物權益、色情刊物、福利與社會公義、性道德及環境保護等。 [頁頂] |
本科探討現代及當代思想家對現代文化發展之危機的批判性反省,所探討的思想家或課題可按年不同,並可包括:馬克思關於意識形態的理論、尼采對世俗道德之批判、佛洛依德對文明產生之苦惱的斷症、海德格和沙特對日常生活之非本真狀態的分析、班雅明對暴力的批判、馬庫塞對科技支配之反省、亞當諾對文化工業之批判性剖析、傅柯對紀律社會的分析、李歐塔對後現代處境的分析、詹明遜及鮑德里亞對後現代文化的批判、勞思光對歷史之懲罰的分析等等。 [頁頂] |
本科旨在向同學引介於分析文學和藝術作品時所涉及的基本問題與方法。課程內容以現代和當代的文藝思潮為主,特別是當代的文學和藝術理論。在介紹這些當代理論時,本科會特別強調這些理論如何跨越不同學科以及能夠用來研究不同的媒體。課程將介紹的理論包括:浪漫主義、新批評、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現象學與詮釋學、解構理論、精神分析與女性主義以及後殖民主義等,而討論的問題則可包括:主體性、再現、身體、虛構作品的性質、文學和藝術裡的時間和空間經驗、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以及激越感等。 [頁頂] |
本課程旨在從比較哲學角度討論人的處境之存在問題、重點探討生、死、愛與欲的現象。中西哲學傳統中關於生、死、愛與欲的主要經典,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佛洛伊德、海德格、沙特、萊維納斯、拉崗、莊子、宋明儒家等之著作是此研討課的主要文本。 [頁頂] |
本課程主要以中國傳統哲學的理論為中心回應現代社會與人生所面臨的問題,探討中國傳統哲學所面對的挑戰和可能的機遇,以及傳統哲學對現代社會人生問題可能的回應和發展,以及潛在的積極作用。重點課題將包括:傳統哲學與現代的人生理想和個人修養,中國傳統哲學與現代的社會道德教育,中國傳統哲學與生態問題,中國傳統哲學與社會秩序及世界和平,中國傳統哲學與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中國傳統哲學與性別平等的問題等。 [頁頂] |
本科分別從理論和應用的角度去探討思考方法學及非形式邏輯學的一些中心課題,尤其關注思考方法在語用層面和人際溝通方面的特點,並探討確當思維的法則和這些特點的關聯。涉及的課題包括:形式邏輯的基本原理、非形式謬誤的分類和應用、預設、科學方法、及有關非形式邏輯教學法的問題等。 [頁頂] |
本科是對廣義地理解的應用哲學作專題性探討,所探討的課題可按年不同,並可包括:「女性主義與哲學」、「環境保護與哲學」、「文化多元論與哲學」、「全球化與跨文化理解」等。同學可多次修讀副題不同之本科,每次修讀而獲合格成績者,均可得學分。 [頁頂] |
本科是對廣義地理解的實用哲學作專題性探討,所探討的課題可按年不同,並可包括:「哲學與公共世界」、「哲學與理想社會的探究」、「法律與社會」等。 [頁頂] |
本科以跨學科進路探討哲學問題,所探討的課題可按年不同,並可包括:「科學、科技與哲學」、「哲學與社會科學」、「神話、宗教與哲學」等。同學可修讀本科兩次。 [頁頂] |
* 三個範圍每年均會開設兩至三科供同學修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