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特教授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系教授
胡塞爾檔案館館長
白內特教授 1946 年生於瑞士,於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 1976 年在魯汶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自 1979 年始,白內特教授即任教於魯汶大學,先後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白內特教授曾任著名的胡塞爾檔案館館長,達十年之久 (1997-2007) ,他現為該館主席。
白內特教授為蜚聲國際的學者,曾獲邀擔任多間大學的客席教授,包括法國尼斯大學 (1999 年 12 月至 2000 年 2 月) 、意大利羅馬大學 (2005 年 11 月) 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2003 年 12 月及2006年2月) 。白氏亦曾出任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伽達瑪傑出訪問教授 (2004 年 9-10 月) 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傑出訪問教授 (2006 年 9-10 月) 。
白內特教授自 1979 年起一直為胡塞爾檔案館的董事局成員, 1994-96 年間出任德國現象學學會的副會長, 1996-98 年出任會長。白氏現為北京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與及本校現象學與當代哲學資料中心的榮譽主任。白內特教授為權威胡塞爾著作全集 Husserliana 、英譯的《胡塞爾著作集》及著名的現象學叢書 Phaenomenologica 的主編。此外,他亦是《胡塞爾研究》及多本學術期刊的編輯。
白內特教授著作等身,出版了多部討論胡塞爾及現象學的專著,以及百多篇內容遍及現象學及當代哲學多個領域的學術論文。此外,白氏曾到世界各地發表學術演說不下百次。
白內特教授為本系第十位唐君毅訪問教授,他將作題為「意向性意識與非意向性自覺」的公開演講,為本系主持一個為期四週的研究院研討班「胡塞爾的身體現象學」,並在本系的教職員研討會中發表題為「柏格森論生命及意識的動力」論文。
意向性意識與非意向性自覺
意向性若只被理解成對一個對象的意識經驗,似乎不足以說明知覺與自覺的動態性格。知覺本質上是關於身體的運動,而與這些有一定目標或純然嬉遊性的運動相關 的運動覺和情感的感官知覺(快樂/痛苦)構成了最基本的自覺形態。在面對傷痛經驗之際,則需要較不直接的自覺方式。傷痛經驗之自覺需要對之有一定距離,這 只能來自對我們的身體感官知覺的有意識的回憶。但這種有距離的自覺不能與對一個對象的意向性表象混淆。當然,意向性必包含距離,想像的例子是最佳說明。想 像的行為是一種真正的意向性意識,它的自覺方式包含一種自由選擇的自身分裂,以容許創造性的自身挪用。與因受外物侵襲所致的傷痛造成的自身分裂不同,透過 想像(和回憶)來關聯到自身這種有解脫作用的距離,使我們自身沉重的生命較易忍受。
柏格森論生命及意識的動力
請參閱英文版
意向性意識與非意向性自覺
意向性若只被理解成對一個對象的意識經驗,似乎不足以說明知覺與自覺的動態性格。知覺本質上是關於身體的運動,而與這些有一定目標或純然嬉遊性的運動相關 的運動覺和情感的感官知覺(快樂/痛苦)構成了最基本的自覺形態。在面對傷痛經驗之際,則需要較不直接的自覺方式。傷痛經驗之自覺需要對之有一定距離,這 只能來自對我們的身體感官知覺的有意識的回憶。但這種有距離的自覺不能與對一個對象的意向性表象混淆。當然,意向性必包含距離,想像的例子是最佳說明。想 像的行為是一種真正的意向性意識,它的自覺方式包含一種自由選擇的自身分裂,以容許創造性的自身挪用。與因受外物侵襲所致的傷痛造成的自身分裂不同,透過 想像(和回憶)來關聯到自身這種有解脫作用的距離,使我們自身沉重的生命較易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