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顧問
杜維明
主編
執行編輯
曾誦詩
編務
余盈慧
編輯委員會
王德有方克濤馮耀明艾文賀安靖如朱鴻林李明輝李晨陽林鎮國信廣來陳少明陳 來莊錦章黃慧英楊儒賓劉笑敢顏世安
通訊編輯
陶乃韓梁 濤

第二十一輯:《佛學與中國哲學之交涉》

主題論文:佛學與中國哲學之交涉
姚治華:「依托施設」與「假名」
陳榮灼:華嚴宗與朱子
耿 晴:佛教的空僅僅是抒意字嗎?牟宗三佛家體用義之再衡定
聖 凱:隋唐佛教宗派形成的文明史意義

專論
賴錫三:《齊物論》「大覺亦夢」的吊詭主體與攖寧法門 —— 兼與牟宗三所詮釋的天台﹑華嚴相對話

新葉林
白自強:以心﹑德言性:莊子對人性的整體把握

編後語
鄭宗義:佛學與中國哲學之交涉

更新日期:2024-04-17 學刊

第二十輯:《莊子哲學》

主題論文:《莊子》哲學
方萬全:「莫若以明」與「無是無非」——檢討郭象與成玄英的《齊物論》詮釋
陳 贇:方內如何可游?——《莊子》哲學中的兩種生存真理及其張力
鄭 開:試論《莊子》中的「《老子》注」

專論
楊自平:牟宗三以政治天才評漢高祖之歷史哲學特色析論
楊青華:論「以三百五篇當諫書」的形式及其影響——以漢代史傳典籍引《詩》與用《詩》為中心的考察

新葉林
關灝泉:莊子「安命論」的兩種詮釋:「安命以盡義」與「盡義以安命」
林康琪:試論《莊子》之「忘仁義」與「忘禮樂」

編後語
鄭宗義:《莊子》哲學

更新日期:2022-08-04 學刊

第十九輯:《王陽明哲學》

主題論文:王陽明哲學
陳立勝:從「天下」到「世界」:陽明學視界的近代轉換及其反思
陳志強:明清惡論探析:王陽明「習」的概念起源與發展
賴柯助:良知、立志與知行合一:再論陽明如何回應道德之惡
黃敏浩:耿寧的良知三義——以《人生第一等事》為中心的檢討

專論
俞秀玲:「體用兼賅」以「開物成務」——李二曲對儒家道德的自覺與重建

新葉林
陳 亮:圓滿之知——從德性知識論的角度看王陽明「知行合一」
李志桓:「風」與「麻風」:試論《莊子》會如何思考生活本身的不確定性

編後語
鄭宗義:王陽明哲學

更新日期:2022-01-14 學刊

第十八輯:《靈根自植之後——唐君毅哲學》

主題論文:靈根自植之後——唐君毅哲學
沈清松:靈根自植及以後:從立人極到相互豐富
黃冠閔:散種與再疆域化——唐君毅、牟宗三與當代新儒家哲學的資源更新
范登明(Thomas Fröhlich)著 鄺隽文譯:一種為現代處境而設的市民神學:唐君毅對儒學的重構
楊祖漢:——從《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論述唐先生的一些哲學見解

專論
楊儒賓:情歸何處——晚明情思想的解讀
方萬全:論莊子的「真宰」與「真君」

新葉林
鄧康宏:邵雍觀物論的理學意義

編後語
鄭宗義:靈根自植之後——唐君毅哲學

更新日期:2020-11-10 學刊

第十七輯:《勞思光哲學》

主題論文:勞思光哲學
李明輝:「窮智見德」——勞思光先生的思想綱領
沈享民:勞思光批判戴震哲學之重估
郭朝順:從「缘起法」的哲學思维回應勞思光先生對佛教的評判清透與孤寒的雙重況味
王隆升:——從「勞思光文學」的討論出發,論韋齋詩的生命印記

專論
東方朔:「有治人」與「無治法」——荀子論權威與秩序的實現
陳立勝:「無工夫之工夫」:潘平格出場的歷史意義

新葉林
張 星:儒學的接引智慧

編後語
鄭宗義:勞思光哲學

更新日期:2019-12-09 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