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論文:佛學與中國哲學之交涉
姚治華:「依托施設」與「假名」
陳榮灼:華嚴宗與朱子
耿 晴:佛教的空僅僅是抒意字嗎?牟宗三佛家體用義之再衡定
聖 凱:隋唐佛教宗派形成的文明史意義
專論
賴錫三:《齊物論》「大覺亦夢」的吊詭主體與攖寧法門 —— 兼與牟宗三所詮釋的天台﹑華嚴相對話
新葉林
白自強:以心﹑德言性:莊子對人性的整體把握
編後語
鄭宗義:佛學與中國哲學之交涉
主題論文:《莊子》哲學
方萬全:「莫若以明」與「無是無非」——檢討郭象與成玄英的《齊物論》詮釋
陳 贇:方內如何可游?——《莊子》哲學中的兩種生存真理及其張力
鄭 開:試論《莊子》中的「《老子》注」
專論
楊自平:牟宗三以政治天才評漢高祖之歷史哲學特色析論
楊青華:論「以三百五篇當諫書」的形式及其影響——以漢代史傳典籍引《詩》與用《詩》為中心的考察
新葉林
關灝泉:莊子「安命論」的兩種詮釋:「安命以盡義」與「盡義以安命」
林康琪:試論《莊子》之「忘仁義」與「忘禮樂」
編後語
鄭宗義:《莊子》哲學
主題論文:王陽明哲學
陳立勝:從「天下」到「世界」:陽明學視界的近代轉換及其反思
陳志強:明清惡論探析:王陽明「習」的概念起源與發展
賴柯助:良知、立志與知行合一:再論陽明如何回應道德之惡
黃敏浩:耿寧的良知三義——以《人生第一等事》為中心的檢討
專論
俞秀玲:「體用兼賅」以「開物成務」——李二曲對儒家道德的自覺與重建
新葉林
陳 亮:圓滿之知——從德性知識論的角度看王陽明「知行合一」
李志桓:「風」與「麻風」:試論《莊子》會如何思考生活本身的不確定性
編後語
鄭宗義:王陽明哲學
主題論文:靈根自植之後——唐君毅哲學
沈清松:靈根自植及以後:從立人極到相互豐富
黃冠閔:散種與再疆域化——唐君毅、牟宗三與當代新儒家哲學的資源更新
范登明(Thomas Fröhlich)著 鄺隽文譯:一種為現代處境而設的市民神學:唐君毅對儒學的重構
楊祖漢:——從《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論述唐先生的一些哲學見解
專論
楊儒賓:情歸何處——晚明情思想的解讀
方萬全:論莊子的「真宰」與「真君」
新葉林
鄧康宏:邵雍觀物論的理學意義
編後語
鄭宗義:靈根自植之後——唐君毅哲學
主題論文:勞思光哲學
李明輝:「窮智見德」——勞思光先生的思想綱領
沈享民:勞思光批判戴震哲學之重估
郭朝順:從「缘起法」的哲學思维回應勞思光先生對佛教的評判清透與孤寒的雙重況味
王隆升:——從「勞思光文學」的討論出發,論韋齋詩的生命印記
專論
東方朔:「有治人」與「無治法」——荀子論權威與秩序的實現
陳立勝:「無工夫之工夫」:潘平格出場的歷史意義
新葉林
張 星:儒學的接引智慧
編後語
鄭宗義:勞思光哲學
主題論文:漢學、哲學與比較——方法論爭議
戴卡琳:心齋坐忘: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
梅麗:對中國哲學的“漢學挑戰”:一個從後學科角度出發的回應
李晨陽:比較的時代裡的中國研究與“以中解中”的論辨
專論
岑溢成:「父子互隱」的心理詮釋
袁承維:「理事不二」和「理一分殊」兩種思維模式的起源
新葉林
洪維陽:以平行對稱的思考模式解讀《黃帝四經•稱》
專題研討:漢語世界的中國哲學研究
郭齊勇:近幾年來大陸地區中國哲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楊祖漢:臺灣中國哲學研究的現況
鄭宗義:香港的漢語中國哲學研究
編後語
鄭宗義:漢學、哲學與比較——方法論爭議
主題論文:先秦的哲學與文獻
李銳:古代中國的兩個二律背反
鐘振宇:道家的氣化與規範——孟柯力量美學的啟示
王 華:道德轉化中的自我與他人:《荀子》自主觀初探
林啟屏:以「色」喻「禮」:一個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辨析
陳麗桂:從北大本與范氏古本的規律用字看各《老子》抄本的異文情況
專論
何益鑫:《周易》所見周公事蹟考
會議錄
李蘭芬:先秦諸子哲學思想解讀的新嘗試
編後語
鄭宗義:先秦的哲學與文獻
主題論文:朱熹哲學
勞悅強:以表證裡——漆雕開與朱子的道德詮釋學
東方朔:朱子的道德動機及結構——以朱子對《孟子·告子上》的詮釋為線索
李瑞全:從《延平答問》分析朱子早期工夫實踐之糾結歷程
鄭澤綿:朱熹晚年誠意思想考論
新葉林
黃子洵:《春秋繁露》經權觀初探
編後語
鄭宗義:朱熹哲學
主題論文:心、身與自我轉化
孫向晨:生生不息:一種生存論的分析
郭曉東、焦德明:「氣」是否具有道德意義?——論朱子對孟子「浩然之氣」的詮釋
王 華:禮樂化性:從《荀子》談情感在道德認知與判斷中扮演的角色
專 論
Winnie Sung (宋曉竹):Ethic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Xunzi: A Partial Explanation(《荀子》道德轉化問題之初解)
鐘振宇:老子的語言存有論——與冥契主義語言策略之對話
新葉林
何益鑫:「知者利仁」辨
會議錄
陳志強:一場心學與理學的當代對話——國際中國哲學學會第十九屆國際會議側記
鄧康宏:「友誼」的思考——國際中國哲學學會第十九屆國際會議側記
編後語
鄭宗義:心、身與自我轉化
主題論文:牟宗三哲學
楊祖漢:康德哲學與當代的儒學詮釋
沈享民:牟宗三論格物致知的批判考察——從當代知識論的視野看
吳啟超:心覺與自由——牟宗三在「人性之有無」問題上的思路與關切
專論
陳 霞:水輔、氣化與道生———試析先秦道家關於萬物起源及生成的自然哲學
鐘振宇:莊子的語言存有論———由晚期海德格爾哲學切入之探討
周春健:金人王若虛«孟子辨惑»考論
新葉林
劉保禧:隱匿的對話——海德格爾如何決定牟宗三的哲學計畫?
劉 妮:從«論語»看孔子論「仁」與「愛」
編後語
鄭宗義:牟宗三哲學
友刊目錄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中國哲學史»
森舸瀾(Edward Slingerland):〈邁向經驗上可信賴的倫理學:認知科學、德性倫理,與中國早期思想裏的「不費力注意」〉
柏嘯虎(Brian Bruya):〈「無為」的認知科學研究〉
鄭宗義:〈新自然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研究〉
陳少明:〈「四書」系統的論說結構〉
馮達文:〈走在學思的路途上〉
勞思光:〈從唐君毅中國哲學的取向看中國哲學的未來(“紀念唐君毅誕辰一百周年學術會議主題演講)〉
Stephen C. Angle(安靖如):”Rethinking Confucian Authority and Rejecting Confucian Authoritarianism”
(重思儒家權威觀,排拒儒家權威主義)
(Third Lecture of the Inaugural Tang Junyi Lecture Ser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西根大學唐君毅講座首講之三)
Thomas A. Metzger(墨子刻):”Putting Western Philosophy on the Defensive? Notes on Tang Junyi’s Philosophy”
(論唐君毅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權威性問題)
劉笑敢:〈唐君毅與中國哲學研究的新方向〉
編輯:鄭宗義, 林月惠
台灣:台灣學生書局
ISBN:9789571516325
鄭宗義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劉笑敢著。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目錄
「中國哲學的身份問題」座談會討論紀:
〈學術研究還是民族文化?——中國哲學的身份問題〉,《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書評:〈中國哲學「學科」的「身份」問題〉,《中華讀書報》,2009年12月16日
余英時:〈唐君毅先生銅像奠立儀式致辭〉
Donald J. Munro(孟旦):”One Meaning of Success: A Marriage of Economics and Ethics“(成功的意義:經濟與道德的結合)
顧史考(Scott Cook):〈古今文獻與讀者之喜新守舊〉
曹 峰:〈價值與局限:思想史視野下的出土文獻研究〉
梁 濤:〈戰國時期的禪讓思潮與「大同」「小康」說——兼論《禮運》的作者與年代〉
Gad C. Isay (伊塞):”Qian Mu’s Criticism of Monotheism and Alienation in Modern Life” (錢穆對近現代一神論與異化的批判)
余英時:〈唐君毅先生像銘〉
陳鼓應:〈從「得意忘言」的詮釋方法到譜系學方法的應用〉
劉笑敢:〈「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再論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兩種定向〉
周啟榮(Kai-wing Chow):”Inscribing Orthodoxy:Polemic and Philosophical Construction in Zhu Xi’s Commentary on the Four Books”〈雕寫道德正統:朱熹《四書集注》中的辯難與哲學建構〉
龔 雋:〈胡適與近代形態禪學史研究的誕生〉
本刊編輯部:〈展望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思想文化:林同奇教授訪談之二〉
勞思光:〈論非絕對主義的新基礎主義(上)〉
Thomas A. Metzger (墨子刻):”Limited Distrust of Reason as a Prerequisite of Cultural Convergence: Weighing Professor Lao Sze-kwang’s Concept of 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Confucian Intellectual Tradition’ and ‘Modern Culture'”(以「對信任理性的保留」為中西文化會通的先決條件:論勞思光教授關於「儒學」與「現代文化」分歧的看法)
(本文刊登後,編輯部發現文中數語被略去。現經作者同意,全文發表於此,聊補缺憾。)﹝全文﹞
劉述先:〈「朱熹對四書與易經的詮釋」重探〉
劉笑敢:〈掙扎游走於兩種定向之間——以朱熹《論語集注》為例〉
勞悅強:〈從《論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章》論朱熹的詮釋學〉
本刊編輯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學科方法論——訪杜維明教授〉
Essays by Liu Xiaogan. M. E. Sharpe, 2009.
Winter 2008-9/Vol. 40 No. 02
Table of contents
劉笑敢、川田洋一主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
劉笑敢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全二冊。
簡介:《老子古今》,博覽群書,2006年 第8期
書評:〈老子古今 值得存閱〉,王德有,《中國圖書評論》, 2007年第1期
書評:〈 評《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 白奚, 《漢學研究通訊》, 2007年第1期
書評:〈古道新知 - 讀劉笑敢新著《老子古今》〉 ,白奚,《學術界》,2007年第127期
書評:〈如何詮釋老學〉,許抗生,《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第7期
鄭宗義主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2006。
By Zhihua Yao.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