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三)

三禮
 編號 : lexicon_classics010c
 標題 : 三禮(三)
 內文 : (10)三禮:三禮指周禮、儀禮及禮記而言。在根源及流傳方面,以周禮之爭議為最多。
案周禮又稱「周官」,其內容表面上乃周代官制之紀載。但事實上此書乃後人所作,成書當在戰國時期;書中所述制度雖取材於周代各國,然基本上屬於一種計劃或方案,並非真正歷史諫述。然書中保存周代史料甚豐,有重大參考價值。
西漢儒者謂此書為周公所作,自不可信。而秦始皇焚書後,此書已失傳。西漢河間獻王搜得「周官」五篇,缺「冬官」一篇,以「考工記」補入,獻於朝廷。然此書未嘗流行。西漢末劉歆整理古籍,定名為「周禮」,始行於世。後人或因此而疑此書為劉歆所偽造,亦屬不確,蓋此書造語用字,皆不似漢代人習慣。依歷代考證成果看,當是戰國人作品。
此書最早有鄭玄注,最晚有清孫詒讓之「周禮正義」,匯集各代注釋,較為完備。
其次,儀禮一書乃古代禮儀典制之彙編,作者已不可考。全書亦未必出自一人之手。舊傳周公所作,或孔子所編,皆不可信。秦火之後,此書流傳者僅有高堂生所授之十七篇。東漢鄭玄作「儀禮注」十七卷,解釋經文,此後即成為定本。唐賈公彥又作「儀禮注疏」五十卷,至今流行。儒學原以建立文化秩序為基本目的,故自孔子以下皆重視禮。此書因載有古禮資料,遂被尊為「禮經」。唐宋以後,「禮記」地位日高。儀禮不列入科舉考試科目,方成為尊門之學。
所謂「三禮」中最晚出者為「禮記」。此書為西漢戴德戴聖叔姪所編之儒家文選。孔子以後,儒者講學日多;其研討禮制或評論史事之言論,由後學紀錄,遂形成此種文件。至西漢時,此種文件有用隸書之寫本,即稱為「今文」;其舊藏篆書寫本即稱為「古文」。此中無嚴重爭論。文件選本,原為講授之用,無標準本可說。但流傳者僅有戴德之八十五篇本,稱為「大戴禮記」,及戴聖之四十九篇本,稱為「小聖禮記」。「大聖禮記」其後佚散大半,僅存三十
九篇。「小戴禮記」流傳至東漢時,鄭玄作注,遂成定本,稱為「禮記」。
「禮記」各篇,皆非一人作品;其內容則包含不同時代之資料。使用此書之資料時,對於個別章節之時代問題,須特加注意。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