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新儒家與西方哲學:第九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


   
鄭宗模 (研究生) (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程顥思想中的人權與動物權——兼論牟宗三先生對人禽之辨的詮釋
   
本文的目的在於探討 宋儒程顥 思想中的人權與動物權概念。筆者曾經在拙文〈儒家思想與其對動物權的含義〉中,從三個方面概括程顥思想關於動物權的實踐原理,即「識仁與感應原理」、「忠恕與擴充原理」、「仁義與差等原理」。在筆者看來,其中,「仁義與差等原理」涉及到人權與動物權之間的衝突。本文要試圖再進一步檢討這種問題。

不少學者指出,程顥的識仁或萬物同體思想足以提供關於生態倫理的思想資源。可是,我們往往不得不承認「親親」、「仁民」、「愛物」之間的價值差等。這一點不但限制「萬物同體」的原則,而且引起儒家是否「貴人賤畜」的質疑。此處,我們自然注意到儒家如何處理人權與動物權。

衆所周知,牟宗三先生借用康德道德哲學的架構來詮釋孟子、程顥等的思想。可是,我們不能忽視牟先生又運用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來詮釋了儒家傳統。筆者認爲,在探討儒家哲學的生態觀時,我們值得考慮這一點。因爲,與康德的義務論相比,亞里斯多德的框架更適合於說明萬物同體的思想。所以,兼顧牟先生的雙層詮釋架構,有幫助於建立儒家思想與生態倫理之間的橋梁。本文之作,借用牟先生的詮釋要試圖闡明程顥如何克服人權與動物權的衝突。
 
  蕭振邦 (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曾安國 ( 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 )
  自然書寫與《孟子》的「超能力」
   
本文嘗試重構《孟子》「超能力」 ( superpower )相關 論述隱含的「自然書寫」特質,亦即,《孟子》在講明其根源性哲學反省時揭露的「自然」涵義。其中關鍵即《孟子》提示的「舍生取義」理念及行動目標,實肯定了人自身具足的「超能力」 ,而這種 「超能力」即「非由外鑠我者,我固有之」,是此,這也就蘊涵了一定程度的「自然」涵義有待解明,而《孟子》陳述的這種想法,未嘗不可視之為深度的「另類自然書寫」,而適足以為當代的自然書 寫 ( nature writing )開啟新視野,或擴充其分類綱領( taxonomy ) 。 反之,由現代美國自然書寫展示的內涵觀之,也莫不深度揭露了人與自然互動歷程有關生命的成長與感動,特別突顯了 「 生命素質 」 的關懷,而相應的自然書寫論述,也適足反證或藉以詮釋 《孟子》「超能力」論述本身的「自然向度」特質。本文即就這種可能存在的相互關係 ( correlations ),透過交互參照 、 文獻分析 、 創意思考及理念釐清,來完成 《孟子》思想的學理重構、自然書寫的學術架構擴充,以及兩者之間相干關聯運用的例示。

關鍵字: 良貴、舍生取義、超能力、自然書寫、獨處∕孤獨
 
  賴柯助 (研究生) (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論朱子對《孟子》「知言」與「養氣」工夫的了解
   
在〈孟子.公孫丑二〉一章中,孟子應公孫丑一開始的設問,以及其之後一系列的追問,提出了「不動心」、「養勇」、「養氣(浩然之氣)」、「知言」等含有豐富哲學意涵的概念,而這些概念皆涉及了孟子工夫論的內容。由於主要概念的討論多只見於本章,而無見於《孟子》其它篇章,故在詮釋上難以交互參照,所以歷代注釋家在詮釋上多有歧義,而近代與當代研究者大多認為本章不容易詮釋。筆者將以前人研究成果為基礎,嘗試對上述涉及工夫論的概念作進一步的探究,本文所欲處理的問題如下:(一)孟子有無邏輯推論上跳躍的問題,例如:「不動心」和「養勇」的關係為何?由於公孫丑一開始的設問並未提及「勇」,為什麼孟子在解釋「不動心」時是由「養勇」來論;(二)雖已有學者論及「不動心」的意義與其類型的畫分,然筆者認為還有討論、釐清的空間,即:文中有關「動心」、「不動心」、「反動其心」意思的確定,以及孟子在使用這些概念時有無一致性的問題;(三)「浩然之氣」與「不動心」有何關係,即為什麼討論不動心要涉及「浩然之氣」;(四)「養氣(浩然之氣)」是屬於「存心養性」的工夫中之一部分,又或是獨立於其外的另一種個工夫,「養氣」和「養性」有什麼不同。(五)「知言」是「工夫」還是做工夫後所達到的境界,即,是因為做了「知言」的工夫而能「不動心」,又或是因為已達「知言」的境界,故能不動心。雖然本文主要是研究知言養氣章的工夫論內涵,但是,由於「心性論」是工夫論的根據,因此,當涉及關鍵概念的釐清時,筆者仍會加入心性論的討論以幫助問題的釐清。此外,在行文的過程中筆者會借用西方哲學家(如康德)的觀點來幫助討論。

關鍵詞:動心、養勇、浩然之氣、知言、存心、養性
 
  鄺錦倫 ( 東海大學哲學系 )
  從玄思到圓教:牟宗三與黑格爾
   
牟宗三與黑格爾,中西智者之大師;玄思圓教為宗旨,哲學生命得實義。知性( Verstand )若識,理性( Vernunft )若智。對反之思( Reflexion ),是知識的;玄同之思( Spekulation ),是理智的。識知分解,智觀綜和。觀以實行,行以證觀。智觀慧行,古今貫通;中西比較,玄圓終同。由牟先生對黑格爾的接受,得見其玄思之契接於黑氏。由牟先生的圓教之思,可解黑格爾的圓知( absolutes Wissen :絕對知)之實踐義。於牟先生,圓教(固)出自玄思。於黑格爾, 玄思(定)入於圓教。若求東西方智慧之會通,牟先生的思想有其貢獻,而黑格爾的哲學有其作用。吾論試以 黑格爾的德語之思解入牟宗三,且以牟宗三的漢語之思說出黑格爾。精神之教,心性之學,生命相應,思啟奧義。
   


Contact Us | © 2011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UHK